教师必看:如何用DeepSeek为学生成长赋能
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8:03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
寒假后开学,相信不少老师都发现,今年的寒假作业里,多了好多 “过于完美” 的作品。这背后,很可能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 “暗中助力”!以前,那些特色作业经常让学生们头疼不已,费时又费力。但今年不一样了,有了像DeepSeek这样火爆的人工智能工具,学生们在 “人机协同”下,头疼的作业可能不再是难事。

比如,海南某学校五年级的语文作业,要求学生向老师推荐一本书,并说明推荐理由。只要往DeepSeek里输入“请帮五年级学生完成'我向老师推荐一本书’这个小作业,并说明推荐理由。”DeepSeek就立刻开始 “表演”,马上输出一份几乎完美的答案!

如今,00后、10后这些“数字原住民”,自然而然地将DeepSeek视为“作业神器”,这不仅让作业失去了原本的教育价值,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威胁。那么,作为教师,我们应当如何化危机为机遇,巧妙地引导学生善用DeepSeek工具为自己助力呢?

图片

图片

老师需要先跟学生们说清楚,像DeepSeek这些人工智能工具,虽然能快速生成答案,但它们的本质就是个辅助工具。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做案例分析,拿 DeepSeek 生成的答案和学生自己思考的答案做对比,从而看见当前AI还有很多局限性——它没有情感温度,也不能替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,而且在遇到复杂问题时,还有可能会出现逻辑偏差。

举个例子,在班会课上,老师组织学生开展“五分钟写作挑战”活动。第一轮,让学生们自由发挥,写一篇《我眼中的春天》;第二轮,现场让不同的学生用DeepSeek生成同题文章;最后,大家一起对比讨论:“哪篇文章能让你想起做课间操时闻到的青草香?”“DeepSeek生成的文章经得起推敲吗?你能检查出里面的漏洞吗”通过这样的对比讨论,能引导学生发现DeepSeek虽然能辅助我们做很多事,但依旧有其缺陷。而且,想要让DeepSeek输出更高质量的答案,还离不开使用者的“精心调校”。

此外,学术伦理教育也不能少。老师需向学生们强调:用AI生成的内容,不能直接拿来就用。老师也可以尝试在班里进行“AI伦理监督”小活动,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的《DeepSeek使用公约》,如明确规定不能直接提交AI生成的内容,如果使用必须标注,并写明理由及提示词等等。引导学生让AI变为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。

图片

图片

如果老师和学生已经达成了共识:AI是学习助手而非替代者。那么接下来,就要教学生如何妥善使用AI工具,更加高效地为自己成长赋能。

学生在独自使用DeepSeek这类AI工具辅助学习时,成效往往不甚显著,关键就在于他们不会正确地指挥它工作。比如,如果学生直接跟它说“帮我找某某资料”, DeepSeek 给出的答案往往质量不高。因此,教师需要教学生们学会“角色+任务+要求”的提问公式。比如,在历史课上,可以引导学生们这样问:“假设你是历史学家,请用初中生能理解的语言,分析工业革命对欧洲社会结构的影响,并附上3个课堂讨论问题。”这样一来,DeepSeek就能更精准地给出答案。

另外,正如前文所说,当前的AI工具有时候会有偏差,如DeepSeek回答问题时就常会给出一些“乍一看很真”的虚假信息,所以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信息甄别能力。可以在班级设计“信息打假”任务,让学生们把类似DeepSeek这样的AI工具给出的答案和权威资料进行对比,找出差异,分析原因。比如,在科学课上,可以让DeepSeek给出一个实验方案,然后引导学生们去查阅教材,看看这个实验方案到底安不安全,能不能用。

最后,DeepSeek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功能——“深度思考 R1”模式,它在回答任何问题时都能把推理过程清晰展示出来。很多时候,相比较答案,其实思考答案的过程更能给学生们带来启发。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使用过程中,重点关注、记录下DeepSeek的思考路径,然后再对比自己的思考过程,分析一下哪里可以借鉴学习。这样不仅能学到知识,还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。

图片

图片

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老师们若想真正引导学生学会借助 DeepSeek 为自身成长助力,还必须实现角色转型,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协作者。

一方面,要紧跟时代步伐,持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。鉴于 AI 工具的迭代速度迅猛,熟练掌握 DeepSeek等AI工具的最新功能及使用技巧是教师的必备技能。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可以亲自示范如何通过优化提示词来更有效地使用AI,或是探索更多元的解题思路,并引导学生跟随实践。

另一方面,要秉持 “小步快跑,快速迭代” 的理念,不断优化指导策略。通过收集学生对 AI 工具的使用反馈,及时调整引导方法。例如,当学生反馈 AI 给出的答案过于机械时,教师可以组织开展 “如何让DeepSeek输出更人性化” 的专题研讨活动,鼓励学生积极参与,共同探索让 AI 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学习与工作的途径,从而在不断探索与改进中,助力学生充分利用 DeepSeek 实现自我成长与提升。

总之,与时俱进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引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,不是教育的终点,而是新时代重塑学生学习生态的起点。其中,关键是要能在引导学生使用工具的过程中,把思维培养和伦理教育都融入进去。就像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、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所言:“兼具数据与人文、融合智性与德行,才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终极方向。”教师只有这样做,才能有效助力学生成为AI时代的“驾驭者”,而非“被支配者”。

- E N D -

作者 | 鸿媒教育编辑部

责编 | 李鹏 排版 | 小鸿

初审 | 曹敏 终审 | 邱伟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